當我說我要去看暗戀桃花源的時候,大家都說那不是很久以前的節目了,怎麼我會這時候才想要去看。賴聲川的名氣是很大,但是這並不會構成我進場觀看的唯一條件,這次的大大加分,是因為此次表演工作坊20週年的特別演出,請來了明華園。我特愛古老的玩藝兒,有讀過我去宜蘭傳統藝術中心的遊記的人就知道,所以其實追根究抵我是衝著明華園的名字去的。


我第一次看暗戀桃花源,是電影版在第四台上面的重播,總計大概看10次睡2次,另外8次是看不下去轉台,因此一開始其實是有點擔心去看舞台劇版會不會很無聊。我沒有看過舊版的,所以無從比較起,但是看新版的暗戀桃花源,真的是大呼過癮。


<<摘自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的節目資訊簡介>>
兩個劇團不小心訂到同一個劇場做彩排,一團演的是一齣時裝悲劇叫《暗戀》,另一團演的則是一齣古裝喜劇叫《桃花源》。訂場地的問題出在哪裡,沒人知道,劇場管理員也找不到。戲中的《暗戀》劇情,講的是在台北的病房裡,接近生命末端的一位老先生,回憶起他1948年在上海所發生的一段美麗而純淨的戀情。另一團演的《桃花源》,則是講陶淵明「桃花源記」中那位漁夫往上游中的原因,原來是被老婆帶綠帽子……兩個劇團都急著排戲,互相搶舞台,觀眾一下看《暗戀》片段,一下看《桃花源》片段,兩齣戲永遠兜不齊。直到後來,他們終於決定共用舞台,一團一邊,各自把自己的戲排完。兩齣戲因而開始微妙交集在一起。


我想時裝悲劇本來就比較不討喜,畢竟看著一個老人回想戰亂的大時代下,青年才子和梳著辮子的少女純純的互相傾心,短暫探親過節的離別卻變成了幾乎是一世的永隔,對於生為這個時代的我們,其實是搔不到癢處的;喜劇相較之下,尤其是歌仔戲的色彩繽紛鑼鼓喧嘩,看傻看悲,總是多了那麼一點俏皮。因此我是不贊成桃花源把暗戀比下去這種說法的。沒有這種強烈的對比存在,要怎麼能讓在場的觀眾在緩慢的灰色拍子之後,捧腹大笑到眼淚都飆出來。


整場觀眾的情緒很精巧地被劇情的安排所掌控,但在落幕之後我和 Vin 討論,究竟這齣戲想表達些什麼意念,說實話剛看完的時候我是真的不懂的,後來又去看了一些文章,才明白原來講的是人心的懸念,白話文說就是不懂得珍惜。追尋然後失去,失去然後得到,得到然後懸念,懸念然後追尋…。追尋/失去/得到/懸念的東西(受詞)不見得相同,但是伸出去的手一直在那邊。


是我自己想的啦~~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ancy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