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崇洋媚外"、"那麼喜歡美國,就去美國乾脆不要回來台灣好了"、"搞清楚你現在是在台灣不是在美國"…。 我曾經這樣被攻擊過。
當初是爹娘的堅持,要我出國留學見見世面,原本也是抱著唸完兩年書,拿完文憑就回來,這樣子消極的心情。直到唸完一年,我認真考慮起接下來要走的路,反覆思考的結果,是我要留下來。不是為了成為美國人而留下來,而是我既然來了,如果在紐約,這個所謂世界的中心,我能成功我能立足,那麼接下來不論去哪裏不論做什麼,都將無所畏懼。
所以在二年級要選修一個主修的時候,我捨棄了大部份台灣同學選擇的MIS,選擇學校比較有名的HR,目的不但是想要接觸學校真正專業的學問,也是強迫自己要完完全全把自己丟在純英文的環境。我搬到了沒有講中文的人的房子住,我甚至為了真的做一份符合系上要求的給薪$7以上的時薪的3個月的全職實習工作,拒絕輕鬆偷懶像暑假回台灣做實習就沒有最低薪資限制,於是比其他同學都晚了一學期才畢業。
我靠著自己的力量,只用英英字典唸書查單字,不聽中文歌不租台灣電視節目,通過美國那些native speaker的電話面試,和面對面的面試,進到沒有半個講中文的人的老外公司,從實習做起,到變成正職,到公司幫我出錢申請工作簽證,到公司為了把我留下來逼著我辦綠卡…。這樣子兩年的苦讀,再加上三年的工作,我捨棄了輕鬆的路,有很多時候非常寂寞,但是這是我選擇的路。在那裏,沒有人會說我們是次等公民,除非我們不夠努力,除非我們不夠相信自己,除非我們沒有實力。
那些日子以來,我參加過婚禮、喪禮,看過多少人的人生,接受到不同的教育嶄新的價值觀,走過不同的疆界地理山水,於是對我而言,紐約,的確是我的第二個家。
可是我回來了。我照著計畫學到了我要的英文程度和工作經驗,然後為了家人和朋友,我回來了。這樣還不夠愛家愛台灣? 當我說起美國的好,我只是單純覺得有些方面的確台灣做的不如美國,但從未因此抹殺台灣的好,我仍是很喜悅,當我知道台灣又有誰又有哪些公司引進了美國的一些好東西,因為我知道,台灣真的是愈來愈好了。
請不要誤會,我沒有任何一丁點想要誇耀自己的成就,我一點都不了不起,真正了不起的是我爹娘,是他們省吃儉用,才能供得起我在美國的所有支出,才能讓我有機會見到那麼廣闊的世界。我之所以有現在,都是他們給予的。
所以,紐約是我的第二個家,但是我真正的家,在這裏,台灣。
- Mar 30 Sun 2008 18:31
TW my home.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