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我已經不記得是什麼時候開始喜歡上煮菜的。


小學的時候我會進廚房,為的是蒸便當,偶爾嘴饞煎個火腿荷包蛋,再大一點之後,了解那個地方是我爹的領域,早中晚三餐都是他負責打點好,我就再也沒進去過,甚者討厭靠近廚房,因為每次我在客廳看卡通看得正起勁,就會被罵說,怎麼不去廚房幫忙,真到了廚房門口,也不知道該做什麼,能做什麼,廚房就那麼一丁點大,進去只會佔位子,站了一會兒,就又溜回去看電視。後來大學的時候在學校附近和同學合租公寓,常有機會外食,但是口味已經被家裏養刁了,不是嫌太鹹就是嫌太油,再加上總覺得錢不夠用,因此會買一個肉羹麵會把湯分兩份加水稀釋當兩餐吃,又省錢又健康清淡,不然就得自己煮。大二大三的時候住的地方有廚房,所以常常會煮些簡單的東西,加很多青菜、蛋、肉…的泡麵,或是炒一道雜燴(把冰箱裏有的東西隨便選幾樣炒在一起),就這樣打發一餐,簡單但是營養滿分。後來發揮到極致及而是大四那年跟怡琪佳樺住的時候,沒有廚房,只靠著電磁爐跟電鍋變出各式各樣的料理。最經典的當然還是我們的薑母鴨,下午四點居然不知道誰想不開,說想吃薑母鴨,市場早就收了,看到市場的一個伯母攤子上還擺者些青菜、薑,想說至少先把薑買起來,順口問她知不知道哪裏買得到鴨子,見她轉身到大冰箱拿了一塊石頭出來,那是隻凍成石頭的鴨!!花了伯母九牛二虎之力才剁開來。回到家之後,因為大家的電鍋都小,所以就分成三鍋,我還想說皮會油,自作主張把皮全扒掉,還被怡琪佳樺又好氣又好笑再把皮丟回鍋裏,說薑母鴨沒有油就不好吃了。那一次我們沒有人知道怎麼料理,完全是靠直覺以及印象中的味道來做的。大概真的了解箇中樂趣算是到了紐約之後吧,要吃到家鄉味,除了自己下廚,大概沒有其他選擇。(外食不算選擇,因為太貴又很難吃)再加上畢竟是紐約,有從全世界來的各式人種,因此除了中國菜,還學了其他異國料理。


從不近廚房,到現在有機會就想要煮點什麼,這種轉變我自己也很訝異。不過,有其父必有其子,這一定是我爹遺傳給我的啦。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ancy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