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剛來美國的時候,想說既然來到了紐約,當然要常去看些百老匯秀,而且要從那種經典的,classic的開始看起。所以我看的第一部就是西貢小姐,然後是悲慘世界、歌劇魅影…,當時貓已經下檔了,再說我在電視上看過片段,並不是很喜歡。接下來看的就雜了,比較新的百老匯秀Lion King, 42nd Street, Chicago, Hairspray…,還有比較像是實驗電影、比較小成本的Off Broadway秀,我也蠻喜歡,陸陸續續也看了幾個像Blue man group, Cookin, Stomp....。就是有一個一直想看但是一直沒去看,"屋頂上的提琴手"。


屋頂上的提琴手也是經典的百老匯秀,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沒有特別紅,可能也是題材聽說並不是非常討喜,只是因為可以看的還那麼多,就一直被我壓在必看名單的底下。直到有一天各大媒體開始有了廣告,一個叫做Harvey Fierstein的人將要主演這個秀的主角。我看秀又不認人,根本就不知道他是何方神聖,不過既然被大幅報導了,那應該就是有名或是得過獎的表演者吧。其後和不同人約了幾次要看,總是沒去成。這次剛好高中兼大學學長和他的同事朋友們(共17人)要去芝加哥開會,順道來紐約玩,一定要看show的,於是在TKTS前面排好隊,他們看他們想看的,我就看我想看的。一半的人買了Chicago,一半的人買了Beauty and Beast,一個人買了Hairspary(因為我強力推薦),而我,毫不考慮的Fiddler On The Roof 一張。於是大家鳥獸散,我信步走去劇院。


這是我第一次一個人去看表演,而我這輩子沒有一個人去看過電影、秀、演唱會…,可是就不知道為什麼的,這一次我並不覺得有什麼不舒服,反倒是帶位的小姐用很不可置信的聲音問了我,Only one??? 讓我覺得很奇怪。好像從來沒有人是單獨來看表演的。找到位置坐下來,居然是舞台正中間,運氣真好。坐在右手邊是2個老太太,左邊幾乎一整排都是空的,直到開演了都沒有人坐進來。


基本上而言,這部片和屋頂上的提琴手幾乎是一點關係都沒有。主要的故事內容是,在某個國家(聽不懂倒底是哪一個)的猶太人,非常以傳統為重、為榮,男人著同樣裝束,而女人生下來之後就被教導如何成為好的家庭主婦,然後依媒妁之言,並由父親同意之後才行嫁娶。主角是一個貧窮家庭的男主人,和老婆以及5個女兒住在一個屋簷下,他們的生活基本上是算是還蠻知足的,只是因為時代變遷,傳統被挑戰,5個女兒各自有各自的想法,不惜和傳統的爸爸媽媽和社會爭取自己想要的生活。這樣聽起來很像是個悲劇,但是一點也不。爸爸是個非常可愛的傳統老先生,一輩子都生活在這個傳統裏,但是卻樂天知命,當他有疑問,總是很詼諧地就抬著頭對著上帝對話(自言自語),整個Show裏面有趣的部份,就是這些自言自語。但是他其實又很open minded,因為他是如此地愛他的女兒,即使和傳統相違反,他還是讓女兒們做想做的事、愛想愛的人、過想過的生活,當然還是有衝突,因為有些事情真的就是傳統中絕對不能允許的,於是老爸爸在自己一直以來所堅持,以及對家人的愛裏面,努力地找平衡。而這些女兒們和老爸爸的互動是讓我感動哭到不行的原因。


Harvey的演出真的非常傳神,我並不是坐得很近,他的一舉手一投足當然不用說,但是他詫異、揚眉、一個撇嘴,我覺得我看得一清二楚,當然這是不可能的事,可是我就是這麼覺得,那種非常energized的演出,我至今只從他身上感受到,是一種直達心裏深處的深度演出。


看完之後,特別想念我家爸爸。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ancy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